深度解析模擬技術中 ESD 穩健設計的挑戰


原標題:深度解析模擬技術中 ESD 穩健設計的挑戰
在模擬技術中,靜電放電(ESD)穩健設計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以下是對這些挑戰的深入解析:
一、技術差異與復雜性
模塊化構建的挑戰:
模擬技術通常是模塊化構建的,允許IC設計人員僅選擇一部分可用的工藝掩模,以精確定制設計需求。這種靈活性在ESD設計中帶來了挑戰,因為ESD保護的實際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選的掩模組。ESD設計人員必須支持具有不同掩模組的相同ESD應用,可能需要構建多個版本的相同ESD保護。
長期應用周期的挑戰:
模擬技術可能使用10-15年,甚至20年,相比之下,最先進的CMOS技術只有幾年的壽命。在此生命周期內產生的應用程序組合對ESD設計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需要設計具有長期穩定性和兼容性的ESD保護方案。
二、器件特性與保護策略
特定器件的ESD魯棒性:
漏極擴展MOS(DEMOS)等器件在ESD條件下具有非常低的魯棒性,即承受高電流密度的能力較弱。這要求設計特殊的ESD保護電路,在ESD事件期間不使用這些低魯棒性的器件。
高壓器件(如DEMOS和LDMOS)的漏極額定值可能遠高于柵極額定值,導致在ESD事件中柵極可能承受過高的電壓,引發可靠性問題。因此,需要設計將焊盤電壓分壓以實現適當柵極電壓的方法,如使用源跟蹤級。
ESD保護器件的選擇與優化:
在模擬技術中,ESD保護器件的選擇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包括器件的觸發電壓、維持電壓、失效電流以及寄生電容等。這些參數需要通過詳細的仿真和測試來確定,并優化以滿足特定的ESD設計窗口。
常用的ESD保護器件包括SCR(可控硅整流器)、GGNMOS(柵接地NMOS)、二極管等。每種器件都有其獨特的優缺點,需要根據具體的應用場景進行選擇和優化。
三、設計與制造的協同
模型與仿真的挑戰:
由于缺乏ESD應力下的物理模型,難以像一般的半導體器件那樣通過TCAD技術進行準確的仿真。因此,對ESD器件的設計更多的是直接通過流片和測試來確定其ESD性能和優化方向,這無疑增加了設計經濟和時間成本。
工藝兼容性與成本:
ESD保護設計需要考慮與制造工藝的兼容性,以在不增加工藝步驟的前提下提供可靠的保護器件。雖然一些工藝手段(如Silicide Block和ESD注入)已被用于提高ESD保護能力,但它們也增加了制作成本。
四、寄生效應與干擾
寄生雙極的影響:
在模擬技術中,由于存在多個N型擴散以支持不同的額定電壓和隔離技術,容易形成寄生npn雙極。這些寄生雙極在ESD事件中可能被觸發并導致失效。因此,在ESD設計中需要充分考慮寄生效應的影響,并設計相應的保護措施。
高頻與高速應用的挑戰:
隨著射頻技術和高速數字電路的發展,對ESD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頻和高速應用中的ESD保護設計需要考慮寄生電容、頻率響應以及信號完整性等因素,以確保在保護芯片免受ESD損害的同時不影響其正常工作。
綜上所述,模擬技術中的ESD穩健設計面臨多方面的挑戰,需要綜合考慮技術差異、器件特性、設計與制造的協同以及寄生效應與干擾等因素。通過不斷的研究和優化,可以設計出更加可靠和高效的ESD保護方案,以滿足各種模擬技術的需求。
責任編輯:David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