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的碳化硅功率模塊新技術提高了可靠性的同時減小了尺寸


原標題:東芝的碳化硅功率模塊新技術提高了可靠性的同時減小了尺寸
東芝的碳化硅(SiC)功率模塊新技術確實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時減小了尺寸,這一技術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技術背景與優勢
碳化硅材料特性:
碳化硅相比傳統硅材料,具有更高的電壓承受能力和更低的損耗,因此被廣泛視為功率器件的新一代材料。
然而,碳化硅器件的可靠性一直是其應用受限的主要問題之一,特別是在高壓功率模塊中,封裝本身也必須具備高度的可靠性。
東芝新技術:
東芝通過一種全新的銀(Ag)燒結技術進行芯片焊接,實現了有效提高封裝可靠性的目標。
銀燒結技術可以顯著降低焊接性能劣化,抑制芯片中隨時間推移而增加的導通電阻。
銀燒結層的熱電阻僅為焊接層的一半,使模塊中的芯片可以更加緊密地靠近,從而縮小了尺寸。
二、新技術應用與成果
iXPLV封裝技術:
東芝將這一新技術命名為iXPLV,并成功應用于3.3kV級碳化硅功率模塊的批量生產。
該技術不僅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還減少了20%的封裝尺寸。
量產碳化硅模塊:
東芝已經量產了覆蓋1200V、1700V、2200V、3300V電壓等級的碳化硅模塊產品。
這些產品采用了iXPLV封裝技術,具有低雜散電感、低熱阻、高可靠性等特點。
第三代SiC產品:
東芝的第三代SiC產品采用了MOS中內置SBD的技術路線,實現了產品差異化。
這些產品具有低導通損耗、低開關損耗、高可靠性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充電樁、數據中心、新能源發電、馬達等領域。
三、市場影響與未來展望
市場影響:
東芝的碳化硅功率模塊新技術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和性能,滿足了更多不同客戶的需求。
該技術還有助于減小設備的功率損耗和冷卻裝置的尺寸,降低了系統的整體成本。
未來展望:
隨著清潔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包括新能源發電、輸配電、列車牽引等領域將會有更大的市場增長空間。
東芝將繼續在碳化硅領域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以滿足市場對更高效、更可靠功率器件的需求。
同時,東芝也將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共同推動碳化硅功率器件的應用和發展。
綜上所述,東芝的碳化硅功率模塊新技術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時減小了尺寸,為市場帶來了差異化產品,滿足了更多不同客戶的需求。該技術不僅有助于降低系統的整體成本和提高性能,還為東芝在碳化硅領域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