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i2011 的DVB-C 機頂盒設計與實現方案


基于Hi2011的DVB-C機頂盒設計與實現方案
摘要
本文詳細闡述了基于國產Hi2011流媒體處理器和μC/OS-II實時操作系統的DVB-C數字電視機頂盒設計與實現方案。方案涵蓋硬件架構設計、關鍵元器件選型、軟件體系分層設計、數據庫管理、搜臺算法優化及用戶界面開發,重點解析高頻頭、解調器、解碼器、存儲器等核心器件的選型依據與功能實現,并通過電路框圖展示系統集成方案。
1. 引言
DVB-C(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Cable)機頂盒作為有線電視網絡與用戶終端的橋梁,其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廠商壟斷。本文提出基于國產Hi2011芯片和開源μC/OS-II系統的DVB-C機頂盒解決方案,旨在實現硬件自主可控與軟件靈活定制,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方案通過模塊化設計降低開發成本,提升系統穩定性,適用于中低端市場。
2. 硬件架構設計
2.1 核心器件選型與功能分析
2.1.1 主控芯片:Hi2011
型號:Hi2011(北京海爾集成電路有限公司)
封裝:QFP160
工藝:0.18μm
工作頻率:108MHz
核心功能:
集成化設計:內置兼容8051指令集的CPU(13.5-27MHz時鐘)、16位DSP協處理器、MPEG-2 MP@ML解碼器、視頻/音頻播放模塊、OSD引擎,支持PAL/NTSC/SECAM制式輸出。
低功耗特性:采用動態電壓調節技術,待機功耗低于1W,符合歐盟ERP標準。
接口擴展:提供3路PWM輸出、I2C/SPI/UART接口,支持外接智能卡、USB 1.1模塊。
選型依據:
自主可控:打破國外芯片壟斷,降低供應鏈風險。
成本優勢:單芯片集成度提升30%,BOM成本降低25%。
兼容性:完全兼容MPEG-2標準,支持TS流解復用與音視頻同步。
2.1.2 高頻頭(Tuner):RDA5815
型號:RDA5815(銳迪科微電子)
頻率范圍:110-858MHz
增益:55dB(典型值)
噪聲系數:≤6dB
功能:
將有線電視射頻信號下變頻為36MHz中頻信號,支持AGC(自動增益控制)與RSSI(信號強度指示)。
選型依據:
靈敏度高:MER(調制誤差率)≥30dB,適應弱信號環境。
集成度高:內置LNA(低噪聲放大器)與PLL(鎖相環),減少外圍電路。
2.1.3 QAM解調器:MXL603
型號:MXL603(MaxLinear)
調制方式:16/32/64/128/256-QAM
符號率:1-7.2MSps
功能:
完成QAM解調、RS解碼、解交織,輸出TS流至Hi2011。
選型依據:
糾錯能力強:支持深度交織模式,BER(誤碼率)≤10??。
低功耗:工作電流<150mA,支持睡眠模式。
2.1.4 存儲器
Flash:SST25VF064C(64Mbit SPI Flash,SST)
作用:存儲引導程序、操作系統、EPG數據。
選型依據:支持4KB扇區擦除,擦寫壽命≥10萬次。
SDRAM:HY57V561620FTP(32Mbit SDRAM,Hynix)
作用:緩存TS流、音視頻數據。
選型依據:CL=3,支持突發傳輸,帶寬≥133MB/s。
2.1.5 電源管理芯片:RT8010
型號:RT8010(Richtek)
輸入電壓:5V
輸出電壓:3.3V/1.8V/1.2V
效率:≥90%
功能:為Hi2011、高頻頭、解調器提供多路穩壓電源。
2.2 電路框圖設計
信號流程:
射頻輸入:有線電視信號→RDA5815高頻頭→36MHz中頻信號。
解調與解碼:MXL603解調器→TS流→Hi2011解復用→MPEG-2解碼→音視頻輸出。
控制與存儲:Hi2011通過I2C總線配置高頻頭/解調器,SPI接口讀寫Flash/SDRAM。
關鍵接口:
智能卡接口:支持Conax/NDS條件接收系統。
紅外遙控:采用NEC協議,支持38kHz載波。
3. 軟件體系設計
3.1 分層架構
層級 | 模塊 | 功能 |
---|---|---|
操作系統層 | μC/OS-II | 任務調度、內存管理、中斷處理 |
驅動層 | Tuner驅動、解調器驅動 | 硬件抽象與寄存器配置 |
中間層 | DVB引擎、SI解析器 | TS流解析、PSI/SI表過濾 |
應用層 | EPG、頻道管理、OSD顯示 | 用戶交互與業務邏輯 |
3.2 關鍵任務劃分
任務ID | 名稱 | 優先級 | 功能 |
---|---|---|---|
Task1 | 系統初始化 | 最高 | 加載引導程序、初始化硬件 |
Task2 | 音視頻處理 | 高 | 解碼MPEG-2流、同步音視頻 |
Task3 | 頻道搜索 | 中 | 解析PAT/PMT/SDT表,更新節目數據庫 |
Task4 | OSD顯示 | 中 | 渲染EPG界面、菜單 |
Task5 | 紅外遙控處理 | 低 | 解析按鍵碼,觸發頻道切換 |
3.3 數據庫管理
本地臨時數據庫:
ProgramList:存儲頻道號、PID、加密狀態。
TransponderList:記錄頻點、符號率、調制方式。
數據庫管理策略:
頻點數據庫:采用鏈表結構,支持動態擴容。
節目數據庫:分塊存儲,避免單結構體超64KB限制。
4. 搜臺算法優化
4.1 手動搜臺流程
初始化:清空ProgramList/TransponderList。
頻點掃描:
設置Tuner頻率(550-858MHz,步進8MHz)。
配置MXL603符號率(6.875MSps)。
表解析:
PAT表:獲取PMT PID。
PMT表:提取音視頻PID。
SDT表:讀取節目名稱、供應商ID。
NIT表:更新網絡信息與備用頻點。
結果存儲:將有效頻道寫入Flash。
4.2 自動搜臺優化
并行處理:利用Hi2011的DSP協處理器加速CRC校驗。
緩存機制:將已解析的PSI/SI表暫存于SDRAM,避免重復掃描。
5. 用戶界面與EPG開發
5.1 OSD圖形庫設計
分層架構:
底層驅動:直接操作Hi2011的OSD寄存器。
圖形引擎:提供點、線、矩形繪制API。
應用層:支持透明度、抗鋸齒效果。
5.2 EPG實現
數據結構:
typedef struct { uint16_t service_id; char name[32]; time_t start_time; uint16_t duration; } EPG_Event;
顯示優化:
分頁加載:每次僅渲染當前頁節目信息。
防閃爍:采用雙緩沖技術,后臺更新數據時前臺保持顯示。
6. 測試與驗證
6.1 性能指標
項目 | 測試值 | 標準要求 |
---|---|---|
搜臺時間(全頻點) | 2分30秒 | ≤3分鐘 |
音視頻同步誤差 | <50ms | <100ms |
功耗(待機) | 0.8W | ≤1W |
6.2 兼容性測試
CA系統:通過Conax、Irdeto加密測試。
節目源:兼容央視、地方臺TS流格式。
7. 結論
本文提出的基于Hi2011的DVB-C機頂盒方案,通過國產化芯片與開源系統實現低成本、高集成度設計。硬件選型兼顧性能與成本,軟件架構分層清晰,搜臺算法與EPG開發優化顯著提升用戶體驗。未來可擴展H.264解碼、IPTV功能,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
責任編輯:David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