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μC/OS-II接入網接口設計方案


基于μC/OS-II接入網接口設計方案
引言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接入網(AN)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也在不斷增加。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國際電信聯盟(ITU)制定了V5接口的標準,包括V5.1和V5.2接口。這些標準使得交換機可以通過接口支持多種類型的用戶接入,提高了系統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在此基礎上,本文將詳細介紹基于μC/OS-II的接入網接口設計方案,包括主控芯片的選擇及其在設計中的作用。
一、V5接口概述
V5接口是ITU為接入網(AN)和本地交換機(LE)之間定義的數字接口標準。根據速率的不同,V5接口分為V5.1和V5.2兩種類型。
V5.1接口
V5.1接口由單個2048kbit/s鏈路構成,主要用于支持模擬電話接入以及基于64kbit/s的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基本接入,還可以用于半永久連接的、不加帶外信令信息的其他模擬接入或數字接入。
V5.2接口
V5.2接口根據需要可以由1到16個2048kbit/s鏈路構成,除了支持V5.1接口提供的接入類型外,還可以支持ISDN一次群速率接入。V5.2接口由三層組成: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協議層。
物理層:由1到16個符合ITU的G.703和G.732建議的2Mbit/s的數據鏈路構成。
數據鏈路層:僅對C通路而言,使用的規程稱為LAPV5,其目的是為了允許靈活地將不同的信息流復用到C通路上去。它又可進一步分為兩個子層,即數據包封裝功能子層(LAPV5-EF)和數據鏈路子層(LAPV5-DL)。
協議層:包括PSTN協議、公共控制協議、鏈路控制協議、BCC協議和保護協議。
二、μC/OS-II簡介
μC/OS-II是一種著名的、源碼公開的實時內核,可用于各類8位、16位和32位單片機或DSP。它具有以下特點:
穩定性與可靠性:μC/OS-II自1992年以來已經有數百個商業應用,其內核與μC/OS一致,只是提供了更多的功能。此外,μC/OS-II在一個航空項目中得到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對商用飛機的、符合RTCA DO-178B標準的認證。
多任務管理:μC/OS-II最多支持56個任務,任務調度采用優先級搶占調度算法,總是執行就緒態的優先級最高的任務。
任務間通信:支持SemaphorE(信號量)、Mailbox(郵箱)、MessageQueuE(消息隊列)等多種常用的進程間通信機制。
三、主控芯片的選擇及其在設計中的作用
在選擇主控芯片時,需要綜合考慮其性能、功耗、成本以及與μC/OS-II的兼容性。以下是幾種常見的主控芯片型號及其在設計中的作用。
89C55單片機
型號:89C55
作用:
設計中的應用:
在基于μC/OS-II的接入網接口設計中,89C55可以作為核心處理器,負責控制接口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數據傳輸。
通過與RTL8019AS以太網控制芯片的配合,實現TCP/IP協議棧的嵌入,實現遠程設備的監控和維護。
性能:89C55具有20K的ROM,內部結構簡單,代碼可移植性強。
功耗:功耗較低,適合用于價格低廉的嵌入式系統中。
兼容性:與μC/OS-II兼容性好,只需對與硬件相關的底層函數進行修改,即可實現良好的移植。
RTL8019AS以太網控制芯片
型號:RTL8019AS
作用:
設計中的應用:
在基于μC/OS-II的接入網接口設計中,RTL8019AS作為以太網接口控制器,負責實現TCP/IP協議棧,實現遠程數據的傳輸和交互。
通過與89C55單片機的配合,實現數據的接收和發送,以及網絡接口的控制和管理。
性能:RTL8019AS是Realtek公司生產的以太網接口控制器,符合NE2000標準,遵循IEEE802.3協議。支持8位、16位的數據總線,有即插即用、跳線和免跳線三種工作方式。
兼容性:與多種單片機兼容,適合用于嵌入式系統中。
功能:內置16KB RAM,用作收發緩沖以降低對主處理器的請求頻率。內部還有遠程DMA通道和本地DMA通道。
ISP1161 USB控制芯片
型號:ISP1161
作用:
設計中的應用:
在基于μC/OS-II的接入網接口設計中,ISP1161作為USB控制芯片,負責實現USB接口的數據傳輸和控制。
通過與89C55單片機的配合,實現USB設備的連接和管理,以及數據的讀寫操作。
性能:ISP1161是Philips公司生產的通用串行總線(USB)主機控制器(HC)和設備控制器(DC),遵循USB 1.1,支持全速(12 Mbit/s)及低速(1.5 Mbit/s)兩種數據傳輸模式。
兼容性:與多種單片機兼容,適合用于嵌入式系統中。
功能:提供兩個下行端口和一個上行端口,每一個下行端口都有一個過流(OC)檢測輸入引腳及電源開關控制輸出端,上行端口也有自身的VBUS檢測輸入端。
四、基于μC/OS-II的接入網接口設計方案
基于μC/OS-II的接入網接口設計方案主要包括硬件設計和軟件設計兩部分。
硬件設計
硬件設計部分主要包括主控芯片、以太網控制芯片、USB控制芯片以及相關外設的連接和配置。
主控芯片:選擇89C55單片機作為核心處理器,負責控制整個系統的運行。
以太網控制芯片:選擇RTL8019AS以太網控制芯片,實現TCP/IP協議棧的嵌入和遠程數據的傳輸。
USB控制芯片:選擇ISP1161 USB控制芯片,實現USB接口的數據傳輸和控制。
外設連接:包括RS232接口用于測試,RJ45接口用于連接到以太網,以及其他必要的接口和電路。
軟件設計
軟件設計部分主要包括μC/OS-II操作系統的移植、TCP/IP協議棧的實現、USB協議棧的實現以及接入網接口控制程序的設計。
設計接入網接口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控制程序,實現數據的接收和發送、接口狀態檢測等功能。
實現V5.1和V5.2接口協議的處理和轉換,支持多種用戶接入類型。
設計接口保護協議和故障恢復機制,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在μC/OS-II平臺上實現USB協議棧,包括USB設備枚舉、數據傳輸和控制等功能的實現。
配置USB設備的描述符和端點信息。
實現USB設備的連接和斷開檢測、數據傳輸等功能。
在μC/OS-II平臺上實現TCP/IP協議棧,包括IP層、TCP層、UDP層等協議的實現。
配置網絡參數,如IP地址、子網掩碼、網關等。
實現網絡通信功能,包括數據的接收和發送、連接管理等。
改寫與硬件相關的匯編語言代碼,實現操作系統的任務切換函數、中斷控制函數等。
初始化任務棧結構,配置任務優先級和調度策略。
μC/OS-II操作系統的移植:
TCP/IP協議棧的實現:
USB協議棧的實現:
接入網接口控制程序的設計:
五、結論
基于μC/OS-II的接入網接口設計方案通過選擇合適的主控芯片、以太網控制芯片和USB控制芯片,實現了接入網接口的硬件設計和軟件設計。該方案具有性能穩定、功耗低、成本適中、兼容性好等優點,適用于多種接入配置和業務發展的需要。同時,通過μC/OS-II操作系統的多任務管理和任務間通信機制,實現了接入網接口的高效控制和管理,提高了系統的實時性和并發性。未來,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該方案還可以進一步擴展和優化,以適應更多復雜和多樣化的接入網應用場景。
責任編輯:David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