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A 解讀中國半導體:投資力度超各國,封測、存儲具國際競爭力


原標題:SIA 解讀中國半導體:投資力度超各國,封測、存儲具國際競爭力
SIA(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對中國半導體的解讀,主要聚焦于中國半導體行業的投資力度、市場地位以及在某些領域的國際競爭力。以下是對該解讀的詳細分析:
一、投資力度超各國
1. 龐大的市場規模與投資
中國擁有世界1/5的人口,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嵌入式半導體電子設備消費市場。這一龐大的市場促進了中國的制造實力,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制造中心,生產了全球36%的電子產品,包括智能手機、計算機、云服務器和電信基礎設施等。
為了推動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中國政府在政策上給予了大力支持。自2014年起,中國通過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等渠道,對半導體產業進行了大規模投資。大基金一期和二期的注冊資本分別達到987.2億元和2041.5億元,投資范圍覆蓋了集成電路產業的上、中、下游各個環節。此外,中國還宣布成立了超過15個地方政府的集成電路基金,總金額高達250億美元。這些投資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2. 快速增長的半導體公司數量
在各類投資、政府補助和低息貸款的支持下,中國半導體企業數量快速增長。僅2020年,中國就新增了2.28萬余家半導體公司,相比2019年增長了195%。同時,還有40家半導體供應鏈廠商于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總融資金額達256億美元。
二、封測、存儲具國際競爭力
1. 封測領域的競爭力
在半導體封裝測試環節(OSAT),中國廠商已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如長電科技等封測廠商已躋身全球前10,2020年中國OSAT廠商合計擁有全球38%的市場份額。這些廠商已經展開了全球化布局,超過30%的制造設施都在中國之外。
2. 存儲領域的進展
中國在存儲芯片領域也取得了顯著進展。自2016年以來,中國政府至少在內存晶圓廠上投資了160億美元,以發展3D-NAND閃存和DRAM產業。根據預測,未來10年,中國內存與代工產能的復合增長率將為14.7%。中國已經開始國產手機19nm DDR4 DRAM設備和64層3D NAND閃存芯片的商業出貨,顯示出在存儲領域的競爭力。
三、其他領域的進展與挑戰
1. 成熟制程邏輯芯片
中國在成熟制程邏輯芯片領域也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雖然中國廠商在高端邏輯、先進模擬和前沿存儲產品市場上相對較少出現,但在中端移動處理器、基帶、嵌入式CPU、網絡處理器、傳感器和功率器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2. EDA工具、IP、半導體設備與材料
在EDA工具、IP、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等環節,中國廠商正在快速進步和發展。盡管與國外巨頭存在差距,但中國已經有多家初創公司在EDA領域成立并融資,半導體制造設備方面也有望實現40/28nm節點的國產替代。
綜上所述,SIA認為中國半導體行業在投資力度、封測和存儲領域具有顯著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然而,在高端邏輯、先進模擬和前沿存儲產品市場以及EDA工具、IP、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等環節仍需繼續努力和追趕。
責任編輯:David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