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T攜智能制造柔性解決方案亮相2021 AMTS


原標題:FFT攜智能制造柔性解決方案亮相2021 AMTS
FFT(FFT GmbH & Co. KGaA)作為全球領先的柔性自動化生產線解決方案提供商,在2021年攜其智能制造柔性解決方案亮相了第十六屆上海國際汽車制造技術與裝備及材料展覽會(AMTS)。以下是對FFT在此次展會上的詳細展示內容的歸納:
一、FFT公司背景
FFT成立于1974年,是全球最早參與德國工業4.0標準的企業之一。
40多年來,FFT始終專注于汽車數字化領域,潛心鉆研、默默耕耘。
FFT的主營業務是為戴姆勒、寶馬、大眾等一線車廠提供柔性自動化生產線交鑰匙工程、客制化工程設計及各種智慧工廠解決方案。
近年來,FFT的技術也已拓展到了新能源電池、金屬加工及工業數字化等更多、更全面智能制造行業應用中。
二、FFT在2021 AMTS的展示內容
1. FFT smartTruck
技術特點:FFT創新性地將生產線化整為零,通過模塊化生產單元技術(FFT smartTruck)把整條生產線分解為不同的標準模塊,來解決當下白車身柔性化的生產問題。
生產模式:FFT smartTruck是離散的島型單元生產,單一的島工位被定義為標準模塊。島內為工業機器人作業區域,島外為輔助物流作業區域。
柔性能力:根據車型柔性定義標準模塊內裝備切換方法,實現工程裝備動態化。同時具有更短的開發周期和更長的服務周期,滿足車型快速迭代周期需要,加速開發周期,把瓶頸降低到非標單元的設計上,縮短了研發周期,為客戶降本增效。FFT smartTruck可以完全滿足八個以上車型的柔性化生產需要。
雙線切換:在完成柔性切換的過程中,不同于當下生產線內生產元素的切換方式,生產工位內除了車身零部件的物流輸送及切換,同一時刻還存在有工程裝備的物流輸送,工程裝備具有物流概念。裝備在存放區域與作業區域間交換。正是因為物流線與裝備線的雙線切換過程,使得FFT smartTruck具有了更高的柔性能力。
2. 燃料電池裝配線
應用領域:燃料電池因具有高效節能、環境友好、燃料來源廣泛以及可靠性高等諸多優勢,在航天、無人機、及汽車等領域已有越來越多的應用。
技術實力:FFT作為燃料電池裝配線的全球供應商,已成功研發出年產能5萬的模塊化氫燃料電池裝配線。FFT在關鍵生產工藝上有可靠的技術應用。
雙極板制作:采用高性能的6步式沖壓工藝,能適應從0.05到0.2毫米不等的不銹鋼卷料的沖壓。
雙極板聯結:采用激光遠程焊接,能快速完成高質、可靠的焊縫。
涂布:采用PVD在線涂布,能有效提高導電性和耐腐蝕性。
密封墊制作:采用在線澆鑄的方式,能適應快速老化。
設計理念:憑借高度模塊化和可擴展化的設計理念,并結合數字雙胞胎/鏡影技術,FFT裝配線中的各關鍵工位能快速地重新組合,并提前進行重組后的虛擬聯調和產能驗證,以降低風險成本、縮短制造周期。
3. 數字化雙胞胎
平臺介紹:FFT面向智能工廠的數字化雙胞胎解決方案創新平臺是一個以設備為基礎、數據為核心、業務為導向、服務為保障、技術為手段,創新、融合、互連、可視的生產管理運行平臺和生產工藝流程的數字化雙胞胎系統。
主要功能:打通目前現有各個管理系統,共享基礎業務數據和設備實際運行數據,以適應汽車生產行業對于以設備為核心的運行、維護、維修的業務管理及產品生產工藝流程的規劃。主要功能包括平臺硬件系統(輕量化載體)、數字孿生系統(簡化產品線上對于產品的修改過程)、數字鏡變系統(透明化的生產系統)、數據分析系統(更加專業的數據統計)。
技術優勢:FFT的數字化雙胞胎解決方案創新平臺立足先進柔性制造系統的智能化建設,以虛擬現實理論為基礎,參考國內外相關領域方法和實踐,融合大數據分析、數字化雙胞胎、云計算等技術并實現了自主創新。數字化雙胞胎技術體系通過數據的不斷迭代,模型的不斷優化,構建“虛擬-現實”一比一的還原,開展系統的集成、驗證和故障預測等,實現系統的健康管理,進而優化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故障率,提高了生產力。
三、FFT的發展規劃
FFT中國區CEO張長虹先生指出,對于FFT來說,開發新的創新產品是在市場上長期生存的必要條件。FFT將持續推出針對中國市場的新產品,進入汽車和通用工業的新業務領域。
作為FFT的母公司,翌耀科技秉承以創新為本,持續與客戶共同研發,形成了引領行業發展的智能制造相關技術并制定全球標準。翌耀科技將利用自身積累橫向拓展跨入動力電池、汽車電子、半導體等新行業,做大工業自動化業務規模。未來,還將擴展現有的激光、視覺、輕量化夾具等專有技術和標準產品序列,通過內生研發和外延并購打造卓越的智能裝備和硬件產品,同時加快發展數字化和工業軟件業務,為客戶提供全維度覆蓋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FFT在2021 AMTS上展示的智能制造柔性解決方案,包括FFT smartTruck、燃料電池裝配線以及數字化雙胞胎等,充分展示了其在智能制造領域的領先地位和技術實力。
責任編輯:David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