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發展歷程,EtherCAT工業以太網技術原理詳解


原標題:帶你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發展歷程,EtherCAT工業以太網技術原理詳解
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結合促進了計算機局域網絡的飛速發展,從六十年代末ALOHA的出現到九十年代中期1000Mbps交換式以太網的登臺亮相,短短的三十年間經過了從單工到雙工,從共享到交換,從低速到高速,從簡單到復雜,從昂貴到普及的飛躍。
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通信量的急劇增加,促使技術的發展,使局域網的性能越來越高,最早1Mbps速率已廣泛地被今天的100Base-TX替代,但是,傳統的媒體訪問方法都局限于使大量的站點共享對一個公共傳輸媒體的訪問,即CSMA/CD。
九十年代初,隨著計算機性能的提高及通信量的劇增,傳統局域網已經超出了自身的負荷,交換式以太網技術應運而生,大大提高了局域網的性能。與現在基于網橋和路由器的共享媒體的局域網拓撲結構相比,網絡交換機能顯著地增加帶寬。交換技術的加入,就可以建立地理位置相對分散的網絡,使局域網交換機的每個端口可平行、安全、同時地互相傳輸信息,而且使局域網可以高度擴充。
局域網交換技術的發展要追溯到兩端口網橋。橋是一種存儲轉發設備,用來連接相似的局域網。從互聯網絡的結構看,橋是屬于DCE級的端到端的連接;從協議層次看,橋是在邏輯鏈路層對數據幀進行存儲轉發;與中繼器在第一層、路由器在第三層的功能相似。兩端口網橋幾乎是和以太網同時發展的。以太網交換技術(Switch)是在多端口網橋的基礎上于九十年代初發展起來的,實現OSI模型的下兩層協議,與網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甚至被業界人士稱為“許多聯系在一起的網橋”,因此現在的交換式技術并不是什么新的標準,而是現有技術的新應用而已,是一種改進了的局域網橋,與傳統的網橋相比,它能提供更多的端口、更好的性能、更強的管理功能以及更便宜的價格。
EtherCAT工業以太網技術原理詳解
EtherCAT(Ethernet for Control Automation Technology)是一種高性能的工業以太網通信協議,專為實時工業控制系統設計。它由德國貝克霍夫(Beckhoff Automation)公司于2003年推出,并且是一個開放的國際標準,由EtherCAT技術集團(ETG)進行維護和推廣。
工作原理:EtherCAT的工作原理基于標準以太網技術,但它采用了一種獨特的通信方式,突破了其他以太網解決方案的系統限制,使得數據傳輸更加高效。在EtherCAT網絡中,數據是通過一個環形或線性的網絡結構傳遞的,每個從站(slave)設備都會讀取它需要的數據,然后立即將數據包傳遞給下一個從站,這個過程稱為“在通過時處理”(processing on the fly)。
幀格式:EtherCAT使用以太網幀結構,但在幀內部采用了特殊的封裝方法來傳輸數據。
主從架構:一個EtherCAT網絡由一個主站(master)控制,它負責初始化通信并處理所有的數據交換。
數據交換:數據交換是通過一個或多個邏輯環(logical ring)完成的,每個從站都會根據自己的地址從幀中讀取或寫入數據。
分布式時鐘:EtherCAT支持分布式時鐘(distributed clocks),這是一種同步機制,用于在網絡中的所有設備之間同步時間。
診斷功能:EtherCAT診斷能力遠超傳統的以太網。必要的診斷信息可以由EtherCAT通信芯片(ESC)直接在硬件或在軟件功能中提供,從站無需特殊的擴展功能。
EtherCAT技術具備以下特點:
高速數據傳輸:EtherCAT能夠實現非常高的數據傳輸速率,通常情況下,它使用100Mbit/s或1Gbit/s的以太網速度。
高有效數據率:數據包在通過每個節點時被即時處理,而不需要等待整個數據幀被接收完畢。由于發送和接收的以太網幀壓縮了大量的設備數據,所以有效數據率可達90%以上。
低通信延遲:由于其獨特的通信機制,EtherCAT可以實現極低的通信延遲,通常在微秒級別。
靈活的網絡拓撲:EtherCAT支持多種網絡拓撲結構,包括線性、樹狀、星形或任意組合。
簡化的網絡結構:EtherCAT擁有簡化的網絡結構,不需要使用交換機或集線器,節點之間可以直接串聯。
良好的開放性:EtherCAT技術具備標準以太網設備的一切特性,不僅完全兼容以太網,還可以在相同的物理層網絡中包容其它基于以太網的服務和協議。
EtherCAT廣泛應用于需要高速、實時通信的工業自動化領域,例如機器人控制、動控制系統、包裝機械、數控機床、測試和測量設備、汽車組裝線等。EtherCAT作為一種高性能的工業以太網協議,通過其高速、低延遲和靈活的網絡拓撲設計,在自動化控制系統中提供了可靠和高效的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EtherCAT工業以太網技術以其獨特的工作原理和顯著的技術優勢,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工業4.0和智能制造的發展,EtherCAT的應用范圍預計將進一步擴大。
責任編輯:David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