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三星李在镕親征荷蘭 ASML,與臺積電爭搶 EUV光刻機設備


原標題:韓媒:三星李在镕親征荷蘭 ASML,與臺積電爭搶 EUV 光刻機設備
一、事件核心:三星董事長李在镕赴ASML總部,爭奪EUV光刻機優先供貨權
事件背景:
EUV光刻機:極紫外光刻機(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是7nm及以下先進制程芯片制造的核心設備,全球僅荷蘭ASML公司能夠生產;
產能稀缺:ASML年產量僅約60臺,單臺價格超1.5億美元,且需提前2-3年預訂;
競爭格局:臺積電占據ASML約60%的EUV設備訂單,三星僅獲約20%,導致其在先進制程上落后于臺積電。
李在镕此行目的:
爭取優先供貨:要求ASML將2024-2025年部分EUV設備訂單向三星傾斜;
技術合作深化:推動ASML與三星聯合研發下一代High-NA EUV光刻機(計劃2025年量產);
地緣政治博弈:借助荷蘭與韓國的盟友關系,對抗美國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對ASML產能分配的影響。
類比說明:
EUV光刻機相當于芯片制造領域的“光刻機中的核武器”,三星與臺積電的爭奪如同“兩軍搶奪戰略武器”,直接決定未來3-5年的技術話語權。
二、技術解析:EUV光刻機為何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1. EUV光刻機的核心價值
制程突破:實現7nm、5nm、3nm等先進制程的關鍵,傳統DUV光刻機無法完成;
成本降低:單次曝光完成多層電路印刷,減少工藝步驟(如臺積電5nm制程比7nm減少30%掩膜版);
性能提升:芯片晶體管密度提升80%,功耗降低30%(如蘋果A16芯片性能較A14提升40%)。
2. ASML的壟斷地位
技術壁壘:EUV光刻機需集成10萬個精密零件,供應鏈涉及5000家供應商;
產能限制:ASML年產能僅60臺,擴產需投資20億美元/年;
客戶優先級:臺積電(占ASML訂單60%)、英特爾(20%)、三星(15%)形成“三國殺”。
3. 高NA EUV光刻機的未來
技術迭代:High-NA EUV將分辨率提升至8nm(當前EUV為13nm),支持2nm及以下制程;
成本飆升:單臺價格預計超4億美元,三星需提前鎖定產能以維持技術領先。
三、行業影響:三星與臺積電的“軍備競賽”
1. 三星的戰略意圖
追趕臺積電:臺積電已安裝超80臺EUV設備,三星僅30臺,導致3nm制程良率差距(臺積電>70%,三星<50%);
客戶爭奪:吸引高通、英偉達等客戶轉移訂單(如三星計劃2024年量產3nm GAA工藝);
政府支持:韓國政府承諾提供1萬億韓元補貼,支持三星擴大EUV設備采購。
2. 臺積電的應對策略
產能綁定:與ASML簽訂2023-2025年優先供貨協議,確保每年新增20臺EUV設備;
技術護城河:提前布局High-NA EUV測試線,計劃2025年量產2nm芯片;
地緣優勢:美國亞利桑那州工廠可規避部分出口管制,吸引蘋果等客戶。
3. ASML的平衡術
政治風險:需同時滿足美國(要求限制對華出口)、歐盟(本地化生產)和客戶(三星、臺積電)的需求;
產能分配:2024年計劃生產65臺EUV,其中臺積電35臺、英特爾15臺、三星10臺、其他5臺;
技術開放:向三星開放High-NA EUV聯合研發,換取其支持荷蘭半導體產業政策。
四、地緣政治與供應鏈風險
1. 美國對華出口管制的影響
ASML受限:2023年起禁止向中國出口EUV設備,DUV設備也面臨限制;
產能釋放:原計劃銷往中國的10臺EUV設備轉向三星、臺積電,但需重新談判價格與交付周期;
反噬效應:中國加速光刻機國產化(上海微電子28nm DUV即將量產),長期或削弱ASML壟斷地位。
2. 韓國的“半導體自立”戰略
政策扶持:2022年通過《K-半導體產業帶法案》,提供260億美元稅收優惠;
本土化目標:計劃2030年將EUV光刻機零部件國產化率從10%提升至50%;
風險對沖:與日本東京電子合作開發光刻膠等材料,減少對ASML供應鏈依賴。
3. 全球半導體格局重構
三國鼎立:美國(設計)、東亞(制造)、歐洲(設備)形成新三角關系;
技術分裂:先進制程設備與材料可能形成“西方聯盟”與“中國體系”兩大陣營;
成本上升:EUV設備漲價、物流延遲等因素將推高芯片價格(預計2024年漲價10%-15%)。
17:52:11
五、未來展望:EUV光刻機之戰的勝負手
1. 短期(2024-2025年)
三星能否突圍:若獲得ASML新增15臺EUV訂單,3nm良率有望提升至60%,威脅臺積電地位;
臺積電防御戰:通過High-NA EUV量產2nm芯片,鞏固高端市場話語權。
2. 中期(2026-2030年)
技術代差:High-NA EUV普及后,未掌握該技術的廠商將被擠出先進制程競爭;
中國破局:若上海微電子等企業突破28nm DUV技術,可能倒逼ASML放寬對華出口。
3. 長期(2030年+)
新光刻技術:電子束光刻(EBL)、納米壓印(NIL)等技術可能替代EUV;
供應鏈重構:半導體產業向東南亞、印度等地區分散,降低地緣風險。
六、結論:EUV光刻機——半導體戰爭的“原子彈”
李在镕親征ASML,本質是三星在技術主權爭奪戰中的關鍵一役。這場博弈的輸贏,將決定:
全球半導體話語權:三星能否從“代工廠”升級為“技術定義者”;
地緣政治籌碼:韓國能否在中美競爭中保持戰略自主;
產業鏈安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是否會走向“碎片化”。
最終啟示:
EUV光刻機之戰不僅是商業競爭,更是國家科技實力的象征。對于中國而言,加速光刻機國產化、突破“卡脖子”技術,是避免未來被徹底排除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之外的關鍵。
責任編輯:David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