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傳感器分類,溫度傳感器的種類有哪些?


1、溫度傳感器的種類有哪些?
1、熱電偶傳感器
熱電偶是一種感溫元件,是一種儀表。它直接測量溫度,并把溫度信號轉換成熱電動勢信號,通過電氣儀表(二次儀表)轉換成被測介質的溫度。熱電偶測溫的基本原理是兩種不同成份的材質導體組成閉合回路,當兩端存在溫度梯度時,回路中就會有電流通過,此時兩端之間就存在電動勢——熱電動勢,這就是所謂的塞貝克效應(Seebeckeffect)。
2、熱敏電阻傳感器
熱敏電阻傳感器主要元件是熱敏電阻,當熱敏材料周圍有熱輻射時,它就會吸收輻射熱,產生溫度升高,引起材料的阻值發生變化。
3、電阻溫度檢測器(RTD)
RTD通常用鉑金、銅或鎳。這幾種金屬的電阻-溫度關系如圖所示,它們的溫度系數較大,隨溫度變化響應快,能夠抵抗熱疲勞,而且易于加工制造成為精密的線圈。
RTD是目前最精確和最穩定的溫度傳感器。它的線性度優于熱電偶和熱敏電阻。但RTD也是響應速度較慢而且價格比較貴的溫度傳感器。因此RTD最適合對精度有嚴格要求,而速度和價格不太關鍵的應用領域。
4、IC溫度傳感器
(1)模擬集成溫度傳感器
集成傳感器是采用硅半導體集成工藝而制成的,因此亦稱硅傳感器或單片集成溫度傳感器。模擬集成溫度傳感器是在20世紀80年代問世的,它是將溫度傳感器集成在一個芯片上、可完成溫度測量及模擬信號輸出功能的專用IC。模擬集成溫度傳感器的主要特點是功能單一(僅測量溫度)、測溫誤差小、價格低、響應速度快、傳輸距離遠、體積小、微功耗等,適合遠距離測溫、控測,不需要進行非線性校準,外圍電路簡單。
(2)數字輸出傳感器
數字溫度傳感器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問世的。它是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自動測試技術(ATE)的結晶。目前,國際上已開發出多種智能溫度傳感器系列產品。智能溫度傳感器內部都包含溫度傳感器、A/D轉換器、信號處理器、存儲器(或寄存器)和接口電路。有的產品還帶多路選擇器、中央控制器(CPU)、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智能溫度傳感器的特點是能輸出溫度數據及相關的溫度控制量,適配各種微控制器(MCU);并且它是在硬件的基礎上通過軟件來實現測試功能的,其智能化和諧也取決于軟件的開發水平。
溫度傳感器的選用注意
1、被測對象的溫度是否需記錄、報警和自動控制,是否需要遠距離測量和傳送;
2、測溫范圍的大小和精度要求;
3、測溫元件大小是否適當;
4、在被測對象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場合,測溫元件的滯后能否適應測溫要求;
5、被測對象的環境條件對測溫元件是否有損害;
6、價格如保,使用是否方便。
2、感溫頭的種類
大分類是接觸式,接觸式溫度傳感器的檢測部分與被測對象有良好的接觸,又稱溫度計。
非接觸式,它的敏感元件與被測對象互不接觸,又稱非接觸式測溫儀表。這種儀表可用來測量運動物體、小目標和熱容量小或溫度變化迅速(瞬變)對象的表面溫度,也可用于測量溫度場的溫度分布。
一、室溫管溫傳感器:室溫傳感器用于測量室內和室外的環境溫度,管溫傳感器用于測量蒸發器和冷凝器的管壁溫度。室溫傳感器和管溫傳感器的形狀不同,但溫度特性基本一致。
二、排氣溫度傳感器:排氣溫度傳感器用于測量壓縮機頂部的排氣溫度,常數B值為3950K±3%,基準電阻為90℃對應電阻5KΩ±3%。
三、模塊溫度傳感器:模塊溫度傳感器用于測量變頻模塊(IGBT或IPM)的溫度,目前用的感溫頭的型號是602F-3500F,基準電阻為25℃ 對應電阻6KΩ±1%。
幾個典型溫度的對應阻值分別是:-10℃→(25.897—28.623)KΩ,0℃→(16.3248— 17.7164)KΩ;50℃→(2.3262—2.5153)KΩ;90℃→(0.6671—0.7565)KΩ。
1、熱電偶傳感器工作原理
當有兩種不同的導體和半導體A和B組成一個回路,其兩端相互連接時,只要兩結點處的溫度不同,一端溫度為T,稱為工作端或熱端,另一端溫度為TO,稱為自由端或冷端,則回路中就有電流產生,即回路中存在的電動勢稱為熱電動勢。
這種由于溫度不同而產生電動勢的現象稱為塞貝克效應。與塞貝克有關的效應有兩個:其一,當有電流流過兩個不同導體的連接處時,此處便吸收或放出熱量(取決于電流的方向),稱為珀爾帖效應。
其二,當有電流流過存在溫度梯度的導體時,導體吸收或放出熱量(取決于電流相對于溫度梯度的方向),稱為湯姆遜效應。兩種不同導體或半導體的組合稱為熱電偶。
2、電阻傳感器工作原理
導體的電阻值隨溫度變化而改變,通過測量其阻值推算出被測物體的溫度,利用此原理構成的傳感器就是電阻溫度傳感器,這種傳感器主要用于-200—500℃溫度范圍內的溫度測量。純金屬是熱電阻的主要制造材料,熱電阻的材料應具有以下特性:
(1)、電阻溫度系數要大而且穩定,電阻值與溫度之間應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2)、電阻率高,熱容量小,反應速度快。
(3)、材料的復現性和工藝性好,價格低。
(4)、在測溫范圍內化學物理特性穩定。
目前,在工業中應用最廣的鉑和銅,并已制作成標準測溫熱電阻。
3、紅外溫度傳感器
在自然界中,當物體的溫度高于絕對零度時,由于它內部熱運動的存在,就會不斷地向四周輻射電磁波,其中就包含了波段位于0.75~100μm的紅外線,紅外溫度傳感器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制作而成的。
3、汽車進氣溫度傳感器的類型是什么
溫度傳感器有四種主要類型:熱電偶、熱敏電阻、電阻溫度檢測器(RTD)和IC溫度傳感器。
進氣溫度傳感器是一個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當溫度升高時,電阻阻值減小,當溫度降低時,電阻阻值增大,隨著電路中電阻的變化,導致電壓的變化,從而產生不同的電壓信號。
完成控制系統的自動操作。在冷車時,進氣溫度傳感器的信號與發動機水溫傳感器信號基本相同,在熱車時,其信號電壓大約是水溫傳感器的2~3倍。
翼片式:翼片式空氣流量傳感器屬于體積流量型,該傳感器結構簡單、成本低,但由于其運動件翼片占據進氣道的大量面積,從而降低了進氣系統的流動性,增大了進氣阻力,故現在已經較少使用。
卡門漩渦式:卡門漩渦式空氣流量傳感器屬于體積流量型,在豐田、三菱汽車上應用較多。該傳感器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無磨損、進氣道簡單、進氣阻力小、檢測精度高、響應較快等特點,但成本較高,多用于高檔轎車上。
熱線式:熱線式空氣流量傳感器屬于質量流量型,可以直接檢測進氣空氣的質量流量,不需要對進氣溫度與大氣壓力進行修正。由于該傳感器沒有運動件,進氣阻力小、響應特性較好,可正確檢測出急減速時空氣的進氣量,故應用較廣泛。
4、溫度傳感器分類
一、按測量方式可分為非接觸式和接觸式兩大類:
1、非接觸式溫度傳感器
它的敏感元件與被測對象互不接觸,又稱非接觸式測溫儀表。這種儀表可用來測量運動物體、小目標和熱容量小或溫度變化迅速(瞬變)對象的表面溫度,也可用于測量溫度場的溫度分布。
非接觸測溫優點:測量上限不受感溫元件耐溫程度的限制,因而對最高可測溫度原則上沒有限制。對于1800℃以上的高溫,主要采用非接觸測溫方法。隨著紅外技術的發展,輻射測溫逐漸由可見光向紅外線擴展,700℃以下直至常溫都已采用,且分辨率很高。
最常用的非接觸式測溫儀表基于黑體輻射的基本定律,稱為輻射測溫儀表。輻射測溫法包括亮度法(見光學高溫計)、輻射法(見輻射高溫計)和比色法(見比色溫度計)。各類輻射測溫方法只能測出對應的光度溫度、輻射溫度或比色溫度。只有對黑體(吸收全部輻射并不反射光的物體)所測溫度才是真實溫度。
在自動化生產中往往需要利用輻射測溫法來測量或控制某些物體的表面溫度,如冶金中的鋼帶軋制溫度、軋輥溫度、鍛件溫度和各種熔融金屬在冶煉爐或坩堝中的溫度。在這些具體情況下,物體表面發射率的測量是相當困難的。對于固體表面溫度自動測量和控制,可以采用附加的反射鏡使與被測表面一起組成黑體空腔。附加輻射的影響能提高被測表面的有效輻射和有效發射系數。利用有效發射系數通過儀表對實測溫度進行相應的修正,最終可得到被測表面的真實溫度。
最為典型的附加反射鏡是半球反射鏡。球中心附近被測表面的漫射輻射能受半球鏡反射回到表面而形成附加輻射,從而提高有效發射系數式中ε為材料表面發射率,ρ為反射鏡的反射率。至于氣體和液體介質真實溫度的輻射測量,則可以用插入耐熱材料管至一定深度以形成黑體空腔的方法。通過計算求出與介質達到熱平衡后的圓筒空腔的有效發射系數。在自動測量和控制中就可以用此值對所測腔底溫度(即介質溫度)進行修正而得到介質的真實溫度。
2、接觸式溫度傳感器
接觸式溫度傳感器的檢測部分與被測對象有良好的接觸,又稱溫度計。
溫度計通過傳導或對流達到熱平衡,從而使溫度計的示值能直接表示被測對象的溫度。一般測量精度較高。在一定的測溫范圍內,溫度計也可測量物體內部的溫度分布。但對于運動體、小目標或熱容量很小的對象則會產生較大的測量誤差,常用的溫度計有雙金屬溫度計、玻璃液體溫度計、壓力式溫度計、電阻溫度計、熱敏電阻和溫差電偶等。它們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商業等部門。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常使用這些溫度計。
隨著低溫技術在國防工程、空間技術、冶金、電子、食品、醫藥和石油化工等部門的廣泛應用和超導技術的研究,測量120K以下溫度的低溫溫度計得到了發展,如低溫氣體溫度計、蒸汽壓溫度計、聲學溫度計、順磁鹽溫度計、量子溫度計、低溫熱電阻和低溫溫差電偶等。低溫溫度計要求感溫元件體積小、準確度高、復現性和穩定性好。利用多孔高硅氧玻璃滲碳燒結而成的滲碳玻璃熱電阻就是低溫溫度計的一種感溫元件,可用于測量1.6~300K范圍內的溫度。
二、按照傳感器材料及電子元件特性分為熱電阻和熱電偶兩類。
責任編輯:David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