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牙技術如何從不可靠的無線電通信中創造可靠


原標題:藍牙技術如何從不可靠的無線電通信中創造可靠
藍牙技術能夠從不可靠的無線電通信中創造可靠性,主要依賴于其精心設計的通信系統和多種增強可靠性的技術。以下是對藍牙技術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詳細分析:
一、藍牙技術的基本構成
藍牙技術是一種模塊化系統,可能包含多個堆棧配置。這些配置中,每一層都有明確的職責以及將數據傳遞到上方和下方相鄰層的方法。智能手機和可連接的外圍設備通常包含帶有主機組件的低功耗藍牙(LE)控制器,該主機組件支持通用訪問配置文件(GAP)、通用屬性配置文件(GATT)以及諸如屬性協議(ATT)和安全管理器協議(SMP)等協議。藍牙Mesh網絡則還包含藍牙LE控制器,但其主機部分將包含藍牙Mesh網絡堆棧的各層。
二、藍牙技術的可靠性增強機制
高級FSK調制方案:
藍牙技術的可靠性始于物理層,該層必須處理能夠識別藍牙無線電傳輸并正確提取編碼為信號的數據的問題。
藍牙使用二進制頻移鍵控(FSK)調制方案,通過選擇一個稱為載波的中心頻率,然后將其上移或下移給定的頻率偏差以表示數字數據。
為了減少干擾,藍牙技術采用了高級FSK調制方案,即高斯頻移鍵控(GFSK)。GFSK通過加入一個高斯濾波器來修改標準的FSK方法,使頻率轉換更平滑,噪聲更小,頻譜寬度更窄,從而減少了對其他頻率的干擾。
前導碼和訪問地址:
所有低功耗藍牙數據包中的第一個字段被稱為前導碼,它是一個8位長的二進制1和0的交替模式。前導碼為接收機提供可以用來尋找剩余數據包中用于編碼數字1和0的頻率的信息,并被優化信號強度的無線電自動增益控制所使用。
所有藍牙數據包都包含一個32位訪問地址,該地址有助于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挑選出藍牙信號,而其他信號可以立即被丟棄。訪問地址有兩種類型,其中廣播訪問地址為固定值,而與其他周期性廣播鏈和不同的B路播同步流(BIS)相關的數據包則具有唯一的訪問地址。
循環冗余檢查(CRC):
所有藍牙數據包都包含一個CRC字段,該字段出現在數據包的末端或附近。CRC是一種常用機制,用于檢測由于沖突等問題導致傳輸數據被無意改變的情況。
當鏈路層制定一個新的數據包時,會通過對數據包中的其他位應用CRC算法來計算出一個CRC值,并將其添加到數據包中。接收設備在接收數據包時,會重新計算CRC,并將結果與接收到的CRC值進行比較。如果兩個值不相同,則斷定傳輸數據包中的一個或多個數位被改變,并且數據包被丟棄。
自適應跳頻(AFH):
藍牙技術使用2.4GHz ISM無線電頻段,并將其分為多個通道。藍牙技術還可以在傳輸通道之間跳轉,進一步降低與其他范圍內傳輸的沖突概率。
自適應跳頻是藍牙技術為避免干擾而運用的一項獨特擴頻技術。它使藍牙數據包能夠根據情況避開活躍、繁忙、擁擠的通道,動態追蹤運行狀況最好的通道并找到最可靠的路徑。
小而快的數據包:
與其他低功耗無線mesh網絡技術相比,藍牙數據包的大小通常只有一半,但速度是其他技術的四倍。這有助于藍牙數據包穿越擁擠的環境,減少碰撞,并更有效地利用頻譜。
加密和消息完整性檢查:
藍牙LE數據包可以進行加密,所有加密的數據包都包含一個稱為消息完整性檢查(MIC)的字段。MIC其實是一種信息驗證碼(MAC),用于檢測故意篡改數據包內容的企圖。雖然MIC本身不是一種可靠性功能,但它增強了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從而間接提高了可靠性。
三、藍牙技術的實際應用場景
藍牙技術的這些可靠性增強機制使其能夠在各種挑戰性的環境中實現高度可靠的通信。例如,在智能工廠、建筑物管理系統、醫院和整個供應鏈的連通性中,藍牙技術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藍牙技術還廣泛應用于資產跟蹤、狀態監視和樓宇自動化系統等物聯網應用中。
綜上所述,藍牙技術通過采用高級FSK調制方案、前導碼和訪問地址、循環冗余檢查、自適應跳頻、小而快的數據包以及加密和消息完整性檢查等多種技術,成功地從不可靠的無線電通信中創造了可靠性。這些機制共同確保了藍牙設備在各種環境下都能實現高度可靠的通信。
責任編輯: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