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電動汽車零速換擋抖動控制策略優化分析


原標題:基于電動汽車零速換擋抖動控制策略優化分析
隨著電動汽車普及率提升,用戶對車輛舒適性的要求日益提高,零速換擋抖動問題成為技術攻關重點。本文從抖動成因、控制策略優化及實車驗證三個維度展開分析,為解決該問題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
一、零速換擋抖動成因分析
電動汽車在靜止狀態下換擋時,驅動電機與減速器通過花鍵聯結,換擋瞬間電機轉速波動引發傳動部件嚙合沖擊。具體表現為:
花鍵反轉嚙合:D擋與R擋切換時,電機花鍵帶動減速器花鍵反向轉動,齒間打齒、咬齒現象導致劇烈抖動。
扭矩加載梯度過大:原控制策略中,蠕行扭矩加載梯度較高,齒間沖擊力被多級放大,加劇電機轉速波動。
機械部件剛性耦合:驅動電機、減速器、傳動桿等部件的剛性連接放大了振動能量傳遞。
二、控制策略優化方案
針對抖動成因,提出階梯形扭矩請求模式與扭矩響應精度優化策略,具體包括:
階梯形扭矩加載
方法一:執行D擋時,扭矩從0加載至0.5 N·m(維持100 ms)后升至1 N·m;執行R擋時,扭矩從1 N·m降至-0.5 N·m(維持100 ms)后降至0 N·m。
方法二:執行D擋時,扭矩以每30 ms加載0.2~0.4 N·m(維持50 ms)后升至1 N·m;執行R擋時,扭矩從1 N·m降至-0.5 N·m(維持50 ms)后以每30 ms下降0.1 N·m至0 N·m。
扭矩響應精度提升
MCU扭矩響應精度優化至±0.1 N·m,確保扭矩加載的平滑性。
VCU扭矩請求邏輯調整:當請求值<1 N·m時,按1 N·m或-1 N·m請求;≥1 N·m時,響應精度保持±0.1 N·m。
三、實車驗證與效果評估
通過實車測試驗證優化策略的有效性,結果如下:
抖動抑制效果
方法一:電機轉速波動降幅約20%,R擋抖動較D擋更劇烈。
方法二:電機轉速波動降幅達40%,D擋與R擋抖動改善幅度相近,優化效果顯著。
工況適應性
優化策略適用于零速換擋全工況,尤其對R擋切換場景的抖動抑制效果突出。
控制邏輯穩定性
階梯形扭矩加載策略避免了扭矩突變,確保換擋過程的動力連續性。
四、結論與展望
通過階梯形扭矩加載與響應精度優化,零速換擋抖動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電機轉速波動顯著降低,整車舒適性顯著提升。未來可進一步結合模型預測控制(MPC)理論,提升換擋過程的抗干擾能力,為電動汽車多擋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責任編輯: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