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稱Intel欲出售內存芯片業務:SK海力士100億美元接手


原標題:消息稱Intel欲出售內存芯片業務:SK海力士100億美元接手
一、交易背景與核心信息
交易主體
賣方:Intel 內存與存儲事業部(NSG),涵蓋 NAND 閃存(如固態硬盤 SSD)和 傲騰(Optane)持久內存 業務。
買方:SK海力士(SK hynix),全球第二大 DRAM 廠商、第四大 NAND 廠商,隸屬韓國 SK 集團。
交易金額:90 億美元(現金)+ 10 億美元“或有價值權”(CVR,根據未來業績調整)。
交易時間線
2020 年 10 月:雙方達成初步協議。
2021 年 12 月:完成第一階段交易(大連 NAND 工廠轉讓)。
2025 年 3 月:預計完成全部資產交割(需通過全球監管審批)。
二、Intel 出售內存業務的深層原因
戰略聚焦
類似三星在 2008 年金融危機時剝離非核心業務(如汽車、建筑),聚焦半導體與電子,最終成為全球存儲龍頭。
剝離非核心業務:Intel 計劃將資源集中于 CPU/GPU 芯片設計(如 IDM 2.0 戰略)及 代工服務(IFS),內存業務利潤率低(約 15%-20%,遠低于 CPU 的 60%+),且競爭激烈。
類比說明:
財務壓力
內存市場周期性波動:NAND 價格受供需影響劇烈(如 2018-2019 年價格暴跌 50%),Intel 內存業務連續多年虧損(2019 年虧損 15 億美元)。
對比數據:
年份 Intel 內存業務營收(億美元) 利潤率 2018 41 -5% 2019 32 -12% 2020 28 -8% 技術競爭劣勢
3D NAND 堆疊落后:Intel 僅實現 144 層 3D NAND,而三星、SK海力士已量產 176 層,美光達 232 層,導致成本居高不下。
傲騰業務萎縮:Optane 雖性能卓越,但因成本高、生態支持不足(如僅適配 Intel 平臺),市場份額不足 1%。
三、SK海力士的收購動機與戰略價值
擴大市場份額
NAND 產能躍升:收購后 SK海力士 NAND 全球份額將從 11.7% 升至 23.2%,超越鎧俠(Kioxia)成為全球第二(僅次于三星)。
技術協同:整合 Intel 大連工廠的 96 層 3D NAND 技術,加速 200+ 層 NAND 研發。
優化成本結構
規模效應:合并后 NAND 晶圓產能提升 40%,單位成本下降 15%-20%。
供應鏈整合:共享 Intel 的大連工廠(成本較韓國低 30%)與 SK海力士的韓國/中國無錫工廠,降低地緣風險。
布局未來技術
傲騰技術儲備:盡管 Optane 短期虧損,但其低延遲、高耐久性(DWPD 達 60)適合數據中心,SK海力士可結合自身 HBM(高帶寬內存)技術,開發下一代存儲方案。
四、交易對行業的影響
市場格局重塑
NAND 競爭加劇:三星、SK海力士、鎧俠三足鼎立,美光、西部數據(WD)壓力增大,可能引發新一輪價格戰。
DRAM 壟斷加劇:SK海力士收購后,全球 DRAM 市場份額(CR3)將達 95%(三星 44%、SK海力士 29%、美光 22%),或引發反壟斷審查。
技術路線分化
QLC NAND 普及:SK海力士可能加速 QLC(四層單元)NAND 推廣(成本較 TLC 低 30%),主打消費級 SSD 市場。
CXL 內存擴展:結合 Optane 與 CXL(Compute Express Link)技術,開發可組合內存池,滿足 AI/HPC 需求。
地緣政治風險
美國審查:交易需通過美國 CFIUS(外資投資委員會)審批,因大連工廠涉及先進制程(如 128 層 3D NAND),可能被要求技術隔離或中國本土運營。
中國反制:若交易獲批,中國可能加速長江存儲(YMTC)擴產,推動 232 層 NAND 國產化。
五、對 Intel 與 SK海力士的長期影響
Intel:輕裝上陣,聚焦核心
財務改善:出售內存業務后,Intel 2021 年凈利潤提升 25%,2022 年資本支出減少 30 億美元。
技術路線:集中資源研發 7nm 以下制程(如 Meteor Lake CPU)、先進封裝(Foveros)及代工服務(與高通、亞馬遜合作)。
SK海力士:躋身全球半導體前三
營收增長:2025 年 NAND 業務營收預計達 150 億美元,占總收入 40%。
技術突破:2026 年量產 300+ 層 3D NAND,2028 年推出 PCIe 6.0 SSD。
六、交易風險與挑戰
監管障礙
美國 CFIUS 審查:可能要求 SK海力士剝離大連工廠部分技術或限制對華出口。
中國商務部備案:需滿足《反壟斷法》要求,可能附加“技術轉讓”或“產能保留”條件。
整合難題
文化沖突:Intel 大連工廠以美式管理為主,SK海力士為韓資企業,需解決溝通與效率問題。
技術遷移:Optane 知識產權歸屬復雜,可能引發法律糾紛。
市場波動
NAND 價格下跌:若 2023 年 NAND 價格再跌 20%,SK海力士可能面臨資產減值風險。
技術替代:若存算一體芯片(如 AMD XDNA、特斯拉 Dojo)普及,傳統 NAND 需求或萎縮。
七、總結與行業啟示
核心結論
Intel:通過剝離低利潤業務,加速向“系統級芯片供應商”轉型,但需警惕代工業務與臺積電的差距。
SK海力士:躋身全球存儲龍頭,但需平衡規模擴張與技術創新,避免重蹈東芝存儲(現鎧俠)虧損覆轍。
行業趨勢
存儲分層化:DRAM(高速緩存)、NAND(主存)、Optane(持久內存)將長期共存,針對不同場景(如數據中心、邊緣計算)優化。
中國崛起:長江存儲若突破 200 層 3D NAND,可能打破日韓壟斷,重塑全球供應鏈。
投資建議
短期:關注 SK海力士股價波動(交易獲批后或上漲 10%-15%)。
長期:布局存儲產業鏈上游(設備、材料),如 ASML(光刻機)、泛林集團(刻蝕機)、中微公司(國產刻蝕機)。
最終觀點:
此次交易是半導體行業“專業化分工”的典型案例,Intel 通過剝離非核心業務聚焦高端芯片,SK海力士則通過并購擴大規模與技術儲備。未來,存儲市場將呈現“寡頭壟斷+區域競爭”格局,技術迭代與地緣政治將成為關鍵變量。
責任編輯: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