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和格力兩大家電巨頭近年在哪些領域有所布局?


原標題:美的和格力兩大家電巨頭近年在哪些領域有所布局?
一、核心領域布局對比
美的與格力作為中國家電行業的雙寡頭,近年來均通過多元化戰略拓展業務邊界,但側重點有所不同。以下從智能家居、工業技術、新能源、國際化四大維度展開分析:
領域 | 美的集團布局 | 格力電器布局 | 核心差異 |
---|---|---|---|
智能家居 | - 全屋智能生態:以“美的美居”APP為核心,整合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全品類家電,支持語音控制、場景聯動。 - AIoT平臺:推出M-Smart系統,接入第三方設備(如華為HiLink、小米IoT)。 | - 格力+智慧家庭:以空調為核心,拓展至冰箱、洗衣機、廚電,但生態開放性較弱。 - 語音交互:自研“格力+”語音助手,但兼容性有限。 | 美的生態更開放,兼容性更強;格力依賴自有品牌,封閉性較高。 |
工業技術 | - 庫卡機器人:2016年收購德國庫卡(KUKA),布局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解決方案。 - 美擎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制造業提供數字化升級服務。 | - 凌達壓縮機:自研空調壓縮機,全球市占率超30%。 - 智能裝備:涉足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但規模小于美的。 | 美的通過并購快速切入高端制造;格力依賴自研技術,深耕空調產業鏈。 |
新能源 | - 樓宇科技:推出“美的樓宇科技”品牌,提供光伏儲能、熱泵系統等解決方案。 - 合康新能:控股合康新能,布局高壓變頻器、新能源汽車部件。 | - 格力鈦新能源:2021年控股銀隆新能源(現格力鈦),聚焦鈦酸鋰電池、儲能系統。 - 光伏空調:研發“零碳源”空調系統,集成光伏發電與儲能。 | 美的側重樓宇能源管理;格力聚焦電池與儲能,技術路線更激進。 |
國際化 | - 海外并購:收購東芝家電、意大利Clivet中央空調,建立本地化研發中心。 - 自主品牌出海:在東南亞、拉美等市場推廣“Midea”品牌。 | - 自主品牌為主:在巴西、巴基斯坦建廠,但海外收入占比低于美的。 - 技術輸出:向東南亞、中東出口空調技術。 | 美的通過并購快速擴張;格力依賴自主品牌,國際化步伐較慢。 |
二、細分領域深度分析
1. 智能家居:生態開放性與用戶體驗
美的:
優勢:全品類覆蓋+開放生態,用戶可通過一個APP控制美的及第三方設備(如小米掃地機器人)。
案例:與華為合作,美的空調接入鴻蒙系統,實現“碰一碰”快速配網。
格力:
優勢:空調技術領先,但其他品類(如冰箱、洗衣機)市場占有率較低,生態聯動性不足。
挑戰:用戶需下載多個APP(如“格力+”“格力董明珠店”),體驗割裂。
2. 工業技術:從家電到高端制造
美的:
庫卡機器人:2022年庫卡中國營收占比超20%,服務汽車、3C電子等行業。
美擎平臺:為小天鵝、海天味業等企業提供數字化改造,降低生產成本15%-30%。
格力:
凌達壓縮機:全球市占率超30%,但技術迭代速度慢于日本大金、美國艾默生。
智能裝備:2022年營收占比不足5%,主要客戶為格力自身及少數家電企業。
3. 新能源:儲能與綠色技術
美的:
樓宇科技:為醫院、數據中心提供“光伏+儲能+熱泵”一體化解決方案,節能率達40%。
合康新能:高壓變頻器市占率國內前三,應用于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
格力:
格力鈦:鈦酸鋰電池壽命長(2萬次循環),但能量密度低(約90Wh/kg),主要用于儲能、公交客車。
光伏空調:2022年銷量超10萬套,但成本較高,市場接受度有限。
4. 國際化:市場覆蓋與品牌影響力
美的:
海外收入占比:2022年達41.5%,遠超格力的12.3%。
本地化運營:在越南、埃及建廠,規避貿易壁壘。
格力:
自主品牌出海:在巴西、巴基斯坦市占率超30%,但依賴空調單一品類。
挑戰:歐美市場品牌認知度低,需通過并購或技術合作突破。
三、財務表現與戰略成效
指標 | 美的集團(2022年) | 格力電器(2022年) | 分析 |
---|---|---|---|
營收 | 3457億元 | 1902億元 | 美的規模優勢顯著,格力依賴空調業務(占比超70%)。 |
凈利潤 | 296億元 | 245億元 | 格力凈利率更高(12.9% vs 8.6%),但增長乏力。 |
研發投入 | 126億元 | 63億元 | 美的研發投入是格力的2倍,布局更前瞻(如機器人、新能源)。 |
市值 | 約4000億元 | 約2000億元 | 資本市場更看好美的的多元化戰略。 |
四、未來戰略展望
美的:
目標:成為“全球科技集團”,2025年工業技術收入占比超20%。
路徑:深化庫卡機器人與家電業務的協同,拓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市場。
格力:
目標:從“空調專家”轉型為“多元化工業集團”。
路徑:加速格力鈦電池商業化,擴大工業裝備客戶群(如新能源汽車、光伏企業)。
五、總結與建議
核心結論:
美的:通過“并購+生態”快速擴張,多元化戰略更成功,但需警惕商譽風險(商譽/凈資產占比超20%)。
格力:依賴空調業務,新能源與工業技術布局較慢,但技術底蘊深厚,若能突破生態封閉性,仍有增長潛力。
用戶選擇建議:
智能家居:優先選擇美的(生態更開放)。
高端空調:格力仍是首選(技術領先)。
工業客戶:美的的庫卡機器人與美擎平臺更具性價比。
推薦關注:
美的年報中的“工業技術”板塊收入增速。
格力鈦電池的商業化進展(如儲能項目中標情況)。
通過以上分析,美的與格力的競爭已從家電領域延伸至工業技術、新能源等高附加值賽道,未來誰能更快突破業務邊界,誰將占據行業制高點。
責任編輯: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